编者按: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,我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,不断健全典型引领机制,涌现出了一批批师德优秀典型。
为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,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,特推出师德先进个人风采展,旨在突出正向精神激励,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“大先生”。
本期人物简介
杜蓓:女,中共党员,就职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学院,现任药物制剂教研室主任,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,牢记育人使命,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研讨活动,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在教学、科研、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一、育人初心:立德树人,锚定教育使命航向
自投身教育事业起,她便将“立德树人”奉为终身使命,锚定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价值航向,深耕药学教育领域,在教书育人、教学改革、科研探索、学生成长指导等方面躬身践行,力求以师者微光,点亮学生逐梦征程,培育堪当时代重任的药学人才。
二、教学深耕:守正创新,筑牢课程育人根基
(一)扎实教学,深耕课堂主阵地
在教育教学中秉持求真务实态度,承担《药理学》《药理学实验》《中药药理学实验》等课程教学,教学工作量饱满。以严谨的知识传授、生动的案例剖析、规范的实验指导,让学生掌握药理学核心知识与实操技能。
(二)教改突破,激活课程新动能
积极探索教学改革,以课程思政为抓手重塑教学生态。获批《药理学》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挖掘“青蒿素研发中的家国情怀”“药物研发伦理”等思政元素,打造“知识传授+价值引领”双轨教学模式,获校级思政案例1项、优秀专创融合课程1门、优秀行业企业资源库1项,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。
主持校级教改项目“基于互联网+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——以《药理学》课程为例”,构建“线上预习+线下研讨+线上拓展”的混合式教学体系,推动课程认定为校级混合式课程,获科研反哺教学优秀典型案例1项,获校级应用型课程说课二等奖1项,实现“知识传授—能力培养—价值塑造”的协同育人。
三、科研赋能:以研促教,筑牢育人创新根基
主持获批陕西省教育厅协同创新项目“经典名方蠲痹汤治疗膝关节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”,突破传统研究方法,系统解析药效物质群与作用靶点网络,为经典名方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。主持横向课题2项,参与校级课题2项。同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,把“经典名方物质基础研究”“三七智慧种植技术”转化为教学案例,让学生接触前沿科研,激发创新思维。
四、育才领航:精准帮扶,托举学生成长梦想
(一)双创赋能,点燃创业火种
担任学校双创导师、药学院学业导师,构建“校-企-生”协同育人链。推动校企合作,指导学生入驻学校创业园项目1项,搭建实践孵化平台;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(秦艽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),引导学生从《中国药典》梳理秦艽用药历史,查阅《本草纲目》《雷公炮炙论》等古籍,对比“酒炙、蜜炙、炒炭”等传统炮制方法,结合现代炎症性疾病高发的临床需求,确定“抗炎镇痛作用差异及机制”为研究切入点。培养学生“从临床问题倒推科研选题”的创新思维。
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,带领学生积极投身“互联网+”红旅项目,聚焦黄芩种植,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创新之路。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黄芩种植效益。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,《黄芩种植助力乡村振兴》项目荣获省级银奖1项,让学生在双创实战中成长。本人参与指导的《浮闲香舍——香识华药,回归自然》项目获国家级铜奖,《“豆蔻”年华》获省级铜奖。
(二)生涯引航,照亮职业方向
积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,2025年被评为实习优秀指导教师;同时聚焦学生职业发展,指导学生参加药学院职业规划大赛,获校级一等奖2项,同时获评“优秀指导教师”。通过简历指导、模拟面试等,帮助学生明晰职业定位,指导学生进入药企、医疗机构等专业对口岗位,实现“学-用-职”贯通。
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见与温暖修行。过去我收获了学生成长的喜悦、教学改革的突破、科研探索的成果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“四有”好老师为标准,深耕药学教育沃土,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、专业知识传授、实践能力培养各环节,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学生的逐梦之路,为培育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、推动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